黄河母亲中山桥人文观光风景区
发布日期:2019-09-29 访问次数:

 黄河母亲至中山桥一带是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的核心风景区,主要功能定位以“走、歇、看”为主,依托中山桥、水车园、至公堂、兰州港等历史人文核心区景观资源,打造情景交融、人文荟萃的都市核心滨河风景带,融入夜游黄河、中山铁桥、古老水车、龙源、黄河母亲等景观,建设两岸观光带、绿道、花道、游船、步道等,增强游客观赏奔涌黄河的体验感。

          一、中山桥

中山桥.jpg

         兰州中山桥俗称“中山铁桥”,“黄河铁桥”,旧名镇远桥,甘肃省兰州市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,被称为“天下黄河第一桥”。清光绪33年(1907年),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,动用国库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,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,美国人满宝本、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,建起了黄河第一座铁桥,初名“兰州黄河铁桥”。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,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。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,上刻“三边利济”和“九曲安澜”。桥有四墩,下用水泥铁柱,上用石块。弧形钢架拱梁,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。1919年,铁桥受战火影响,中断了11个昼,后经补修而复通。1942年,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“中山桥”,桥名沿用至今。

 二、黄河母亲

黄河母亲.jpg

“黄河母亲”雕塑,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、小西湖公园北侧,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——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,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曾获优秀奖。

 雕塑由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,长6米,宽2.2米,高2.6米,总重40余吨,由“母亲”和“男婴”组成构图。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、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,和快乐幸福、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。该雕塑构图简洁,寓意深刻,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。

 三、水车博览园

 

2005年8月26日,被誉为“水车之都”的兰州建起了一处水车博览园,再现了50多年前黄河两岸水车林立的壮观景象。兰州水车博览园位于百里黄河风情线滨河东路黄河南岸。东连中立桥码头、体育公园;西接亲水平台、兰州港、中山桥、白塔山公园等景点。兰州水车博览园由水车园、水车广场、文化广场三部分组成,是一个展现水车文化的主题公园。

 四、筏客搏浪

搏浪.jpg

 筏客搏浪位于滨河路东段“白塔远眺”小游园中,为1986年10月1日由汪兴中所作。雕塑由钢筋混土基座镶嵌以黄河卵石,呈黄河巨浪翻卷状。皮筏斜飞于浪尖之上,破浪而飞;有搏浪追风之感。青铜铸成的筏客跪姿昂首挥桨,其后有一跪姿少女,右手拢鬓,神态安详。这一雕塑再现了昔日黄河上以皮筏为渡的交通方式,是兰州黄河文化的主要内容。

 五、绿色希望

绿色希望.jpg

 绿色希望位于黄河母亲雕塑东180米处。它是由甘肃130多万青少年捐资兴建的,建于1987年7月。主像由高11米、8米、3米三株汉白玉圆锥体变形树组成,高低参差,疏密有致地矗立于园林绿地中,寓三木成“森”之意,反映甘肃人民种草种树,绿化陇原的伟大壮举,象征陇原青少年茁壮成长。

 六、平沙落雁

平沙落雁.jpg

 平沙落雁又名“芳洲思雁”,位于南滨河路东段,雁滩尖子南面。雕塑为在不规则形浅水塘中,大小不等的三只不锈钢大雁离水展翅奋飞,塘西畔点缀以五枚“雁卵”,错落有致。总体采用抽象派手法,略加变形,显得新颖别致。这一雕塑取材兰州新十景之一的“芳洲思雁”景观和雁滩的传说,寄寓兰州生态恢复平衡,大雁重返雁滩的愿望,并使人能联想到大雁从孕育到雄飞的生命演替过程。

 七、龙源公园

龙源.jpg

 兰州龙源公园位于北滨河路中段,与黄河水相邻,占地20亩,东西长300米,南北最宽处60米,于2002年3月28日正式开工,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“龙”为主题的主题公园,是集雕塑、文化、历史、园林于一身的园林景观。公园整体构思巧妙、设计精良、布局合理、耐人寻味。园内花草树木的品种有龙槐、龙榆、龙柳、龙柏、龙枣、龙桑,以营造龙文化环境,增强龙文化氛围。龙源园内文化内涵丰富,庄重之中蕴含着壮阔和豁达,是展现我市园林水平的典范。龙源园内总体布局分为两部分:一是主题工程——龙源雕塑。二是相关工程,围绕龙源内主题雕塑,辅以龙文化内涵的九大景观,如龙文、龙诗、龙图腾、龙字书法、龙成语、龙生九子等;园内还有人工湖2个(含音乐喷泉)。

 八、马拉松公园

马拉松.jpg

 马拉松主题公园坐落于北滨河路甘肃会展中心南侧,总占地面积约200亩,项目整体布局形成“一轴两翼,一廊一环”的景观结构,建设内容包括道路、广场、水系景观、绿化及其附属设施建设等工程。“一轴”指公园中心广场主雕塑坐落于正对会展中心的“甘肃地图”以及“黄河—黄土”雕塑中轴线上;“两翼”指中心广场两侧的起源广场和未来广场。“一廊”指三个广场正对河堤挡墙上的镶嵌浮雕;“一环”指围绕整个公园的一条健身步道。

 九、绿色公园

绿色公园.jpg

         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滨河东路,东西长758米,南北宽66-120米,总占地面积约89553.78平方米。1997年底建成开放。绿色公园的景观布置主要以“绿”字和自然景观为主,植物主要以乔、灌、草结合,做到春有花,夏有荫秋有色,冬有绿体现植物的季相变化。公园中大块草坪的设置,均一的颜色、细腻的质感、让人亲近,给人一种惬意的享受。草坪、各类乔木、灌木、花草有机联系在一个和谐的背景视觉中,让游客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生生不息的魅力和绿色景观效果,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休闲、娱乐场所的城市开放式公园。园内的老国槐是是目前兰州普查到的树龄最高的古树之一,已有700余年,我们也称之为“明槐”,一路见证了朝代更迭、风云变幻,是如今仍在此地吃立不倒的长者。位于公园中心地带,树高18m,胸径1.7m,冠幅18米,2014年10月挂牌为古树名木。月季园是绿色公园的一道亮丽的花带景观之一,是根据公园地形特点和植物习性设计、栽植、多年精心养护形成成的。月季花特别适合北方气候,兰州民间自古以来就有种植月季花的历史习俗,月季花耐干旱,生命繁殖力强,其花朵也鲜艳尊贵,因此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。

 十、市民公园

市民公园.jpg

 位于兰州市城关黄河大桥南端, 地处黄河风情线,公园占地面积为61351㎡;(绿地44042㎡;广场、园路14300㎡;水面1329㎡;各类建筑1680㎡)。其中绿地面积占70%以上。现有各种乔木6900多颗,各类灌木4万余株,植物品种达80余种。现已形成上有高大的乔木遮阳,下有柔软的草坪挡尘,三季有花,四季常青。2007年5月经市政府决定,将原兰州市滨河儿童公园改造建设成为兰州市民广场,经过历时四个多月的紧张施工,于当年10月改造完工并向广大市民开放,新增了广场音乐喷泉、湖体、水渠、景观墙体、水榭廊亭、牡丹亭等多处特色景观,近年来又陆续建成花岗岩仿古石桥1座,木桥1座,并在湖内栽植荷花700余株,养殖观赏金鱼2万余尾。现有各种乔木3886株,各类灌木2万余株,乔灌木等植物品种80余种。“丝绸古道”雕像位于市民公园北端,城关黄河大桥南端,系龙绪理创作,四川都江雕塑社朱孝学于1987年3月9日雕成。这座以由张骞开辟的“丝绸古道”为题材塑造的雕像,雕塑截取丝绸古道的一峰骆驼为核心,由花岗岩雕成,高6米,长7米,重百余吨,集中反映了盛唐时期的丝路盛况。雄驼满载绸缎,上骑衣着披风,右手搭凉蓬瞭望的长者。驼右前部一深眼隆准虬髯的胡商牵缰倒行。驼右后方一青年右手作喇叭状呼喊后续驼队。雕塑构图古朴,整体凝重,气势恢宏,令人顿生朔漠苍凉之感。象征兰州人民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。园内名木古树包括:兰州市与美国新墨西哥州友好城市友谊树(1997.6栽种);兰州市与英国开夏郡乔利市友好城市友谊树(2000年9月栽种);兰州市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州杨市友好城市友谊树(1997年8月栽种);日本国青森县八户市中里信男市长捐赠枫树(1999年8月)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 十一、雁滩公园

雁滩公园.jpg

 雁滩公园位于南滨河路东段,西邻体育公园,南邻读者出版集团,公园总面积为277.4亩,水面积98亩,陆地为179.4亩,其中绿化面积为116.28亩,道路及建筑为29.15亩。南湖区主要是整形与自然相结合,以自然将全湖东、中、西三段连成一片。湖面开阔,碧波荡漾、气势磅礴、景色如画,是游人泛舟荡桨的好去处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十二、至公堂

至公堂.jpg

          至公堂,是前清朝时代甘肃贡院的主体。位于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,和兰州大学有着很深的渊源,是为兰州大学最早的图书馆。至公堂始建于1875年,其牌匾"至公堂"由左宗棠亲自题写。门楣两侧对联亦是左宗棠手书,至今犹在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十三、白马浪

白马浪.jpg

 从黄河铁桥向西,沿滨河路漫步五六百米,就能看到一组雕塑,表现的内容是唐僧骑着白龙马,孙悟空在前引路,猪八戒手持钉钯,沙僧肩挑行李,师徒一行正跋涉在取经路上,形象栩栩如生。此地名叫“白马浪”,是兰州黄河风情线上的一处著名景点,无数游人在此驻足观赏,拍照留念。“白马浪”的得名,是黄河流经金城关一带,与来自阿干镇的雷坛河交汇之处,由于河床上布满凸起的岩石,激流在石块后扬起一束束雪白的浪花,远望去好似一群奔腾的骏马,因此很久以前兰州人就把这一处河面叫做“白马浪”。1992年,我市著名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阮文辉到日本访问,在介绍兰州市悠久的历史文化时,日本友人问及,唐僧在兰州是从哪儿渡的黄河。阮大师回答,是从白马浪过的黄河。这个答复应当说也没有错,因为当时的渡口,应该在今天的黄河铁桥的位置,两处相距并不远。那时候古人利用此处两岸岩石,用铁索把一排木船连在一起,再铺上木板就建成一座浮桥,行人车马,就是由浮桥往来两岸。阮文辉先生回来后向市上报告日本一行的情况,当时正值兰州市筹办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,市政府主要领导当机立断,决定在白马浪岸边建立唐僧取经雕像,把兰州历史文化中的这一个亮点定格在滨河大道上,从此白马浪的声誉更高而且多了一层神话色彩。这一段经历充分体现了兰州人民无畏的首创精神和丰富的想象能力,为闻名遐迩的百里黄河风情线增色不少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十四、兰州港

兰州港.jpg

          兰州港,位于兰州市滨河中路北侧的黄河南岸。占地6.352亩,码头岸线长145米,结构型式为永久性钢筋混凝土斜坡式,泊位2个。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,其中候船楼面积2 300平方米,井桩基础,框架结构3层建筑,1990年1月建成,交付使用,开展水上观光旅游。兰州港地理位置优越,古朴典雅的候船楼,南与中共兰州市委办公大楼隔路相望,北与白塔山遥相呼应,东与儿童公园相毗邻,西同黄河中山桥 (兰州黄河铁桥)相映,是兰州市水上旅游景点之一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 十五、小水车园

小水车园.jpg

          水车园位于滨河中路,东邻黄河铁桥,西连黄河母亲雕塑,北望白塔山,南依西湖公园,是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最具兰州地方特色的景点之一,建成于1994年,由兰州市旅游局建造,白银市特级木工高启荣制作,水车轮辐直径高达16.5米。园内有双轮水车、围堰、水磨房。兰州水车是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,酷似古战车的车轮,轮辐大的在20米左右,最小的也在10米以上,可提水15米—18米,轮辐中心是直径1米左右的轮轴和比木斗多一倍的横板。辐条尽头装有刮板,刮板间装有等距的斜挂长方形水斗,旺水季利用水流推动,枯水期则利用围堰分流聚水,通过堰河小渠。当水车轮转动时,浸入水中的斜斗便舀满河水,等转入顶空后倒入木槽,源源不断,流入田园。

    PS:部分文章、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。

 

 




【字体 【打印本稿】 【关闭窗口】 【返回顶部】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